相信仅仅是开始,坚持才会有结果——读《相信》有感

  朋友给寄了一本书,说一定要看看,是前京东副总裁蔡磊写的《相信》,虽然不爱看书,但是专家说陪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不能玩手机,一起学习才是最好的,所以这本书就成了我每晚打卡的项目。

  一开始看的时候,以为这本书是一位渐冻症患者的自述,作为京东前副总裁,却在41岁确诊渐冻症——一种至今无药可医、生存期仅2-5年的绝症的故事。然而多读几页,马上就发现了这本书不仅是自述,更是一曲向死而生的生命赞歌,书中没有沉溺于悲情的渲染,而是以理性与热血交织的笔触,展现了蔡磊如何将个人悲剧转化为群体抗争的起点,用“最后一颗子弹”为人类攻克渐冻症开辟战场。

  渐冻症患者的身体会逐渐“冻结”,但蔡磊选择在精神上逆流而上。他用商业思维重新定义绝症抗争:搭建全球最大的渐冻症患者数据平台,整合10万名患者的病例数据,为科研提供关键样本;创立“破冰驿站”直播间,将直播收益悉数投入药物研发,甚至抵押房产、捐出遗体。这些举措背后,是他清醒的认知:“治愈率或许不足亿分之一,但若无人推动,概率永远是零”。正如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明知巨石会滚落,仍日复一日推石上山,蔡磊的坚持让“不可能”的边界不断松动。

  书中反复强调“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努力,而是努力才能看见希望”。这跟我们企业文化中的“相信仅仅是开始,坚持才会有结果”不谋而合。蔡磊用行动诠释了“相信”的动词属性:搭建平台、融资失败后转向直播、推动政策改革等等,每一次试错都是对绝望的消解。

  他的故事不是励志鸡汤,而是一份沉重的生命宣言:纵使不敌,也绝不屈服。当我们为生活琐事焦虑时,不妨想想那个“连电梯都不愿等的人,如今却在与死神赛跑”,这或许就是《相信》给予每个读者最深刻的叩问:你的生命,正在为什么而燃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关于奋斗与自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