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接到姑姑的电话,说表妹刚开始工作,工作强度大、压力大,总说自己不想干了,让我劝劝她。表妹今年研究生毕业后进了一家银行工作,早八晚八成了工作常态,有时候甚至忙的中午饭都顾不上吃,硬是连轴工作12小时,作为一个思想开放活跃的00后来说,可能很难不把辞职两个字挂在嘴上。
周末跟表妹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对象说,“给家里打电话要报喜不报忧,你说这么多困难,家里又帮不上忙,徒让他们增加很多担心”。但我不这么认为,我们常说家是温暖的港湾,在我们有限的为人父母或者为人子女的时间里,我们都应该学会用一种坚强而温暖的方式守护对方,而不是以爱的名义营造其乐融融的假象,转过身后各自孤独地舔舐伤口。
报喜不报忧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可能也是一种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方式,但是在很多时候,父母依然可以成为很好的倾诉对象,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或许几句话就可以让孩子迷茫的心豁然开朗。
为人父母后,我更不希望我的孩子会跟我报喜不报忧,我愿意倾听,希望能分享他们的快乐,也更乐意用我目前的人生经验和他们一起面对那些当时看上去天大的事儿,因为这才是家的意义。